

509和510
胡可屹 理學院
2015-16年度「大學中文一」組銀獎
善衡書院利國偉堂,有百餘間房,單數的朝山,靜謐幽深,雙數的面海,明亮寬敞。
我住509。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大學道的路燈結束了一夜的工作,開始養精蓄銳準備下一輪的熬夜。如果沒有濃霧,此時便能透過窗戶看到山深綠色的脊背,這靜態的綠色給人以慵懶的愉悅。我喜歡看著它發呆,腦海里細細回味著晚上做過的夢,可是沒過一會兒這種胡思亂想便被一陣車輛的轟鳴聲打破。清晨的校巴真是一針天然的清醒劑,讓人瞬間睏意全無。起身走到窗前,樓下忙忙碌碌的行人又使我打起了幾分精神,洗漱,吃飯,去上堂。
黃昏時的景致是最美的。回到宿舍,陽光斜照進來,緩解了我一天上課的壓力。眺望窗外,落日餘暉下的逸夫科學大樓就像一道絢麗的彩虹,把夕陽的溫暖用色彩完美地詮釋了出來。到了晚上,天氣好時能看到月亮。比起白日的陽光,月光就顯得更柔弱,不去刻意的發散而只是靜靜地存在,或許是它不想搶路燈的戲吧。夜深之後,躺在床上,看著對面五旬節會樓星星點點的燈光,想想心事,淡淡地睡著。
可是住久了總會厭倦,深綠色的山讓我感到壓抑,清晨
的校巴聲成了最令人煩躁的鬧鈴,刺眼的夕陽讓我迫不及待
的拉上窗簾,我也不願去關心月亮存在的意義……
慢慢的,我開始好奇面朝海的房間會有怎樣的景致,寬
闊,明亮?應該很不錯。他住510,是我對門。我並不知道
他的名字,就暫且用「他」來稱呼他吧。我沒有進過他的房
間,所以以下均是我通過室外觀測得出的合理推測。
天亮了,初升的太陽無私地將光和熱投進房間,如果是
在冬天,那這真是再美不過的事情了。起身呼吸一口新鮮的
空氣,看著波光粼粼的海面,整個人都感覺精神抖擻。若是
起了晨霧,窗外之景便宛如人間仙境,近處的樓若隱若現看
不分明,唯一清晰可見的是對岸綿延佇立的馬鞍山。凸起的山巒就仿佛置身雲海中的孤島,房中之人也好像置身航船之中,在仙境遨遊。待夜幕降臨,遠處吹來鹹鹹的海風,沙田海也化成了茫茫的一片,讓人感到一種無限的悠遠和寬廣。面對大海,思緒便會開闊些,面對大海,心便不再壓抑。509和510雖只有一步之遙,但看到的景致卻迥然不同,如隔千里。
我想認識住在510的他,起碼可以分享一些住山景或海景房的感受。但他好像很神秘,讓人不好接近。有一次我們在走廊遇見,我突發奇想地想和他打個招呼,但走近了之後卻發現他眼神遊離,好像故意迴避我,於是馬上要說出口的「哈嘍」又活生生被咽了回去。
我想常去對門串串,看看海景,和他聊聊,但我為何就是敲不響第一聲門,開不了第一次口?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看起來讓人不好接近?也許,我眼中的他就是他眼中的我。509和510,一步之遙,卻如隔千里。
我的室友對我說:「你要是喜歡海景,下學期我們就可以搬到對面住,你是樓主,有優先選擇權,肯定能跟他換一下。」
突然間,我感到一絲失落和無力。換一下,換一下又有什麼用呢?他和我不還是509和510?
夜深了,躺在床上,看著對面五旬節會樓星星點點的燈光,想象著510的海景,淡淡地睡去。
評語
文字成熟可喜,全文充滿奇氣妙想,個性活現。從個人對宿舍窗外景物的情感變化,寫到對他人宿舍窗外的景物想像,進而寫到人,拉遠距離觀照自我──穿上頂層,觸到了人性。全文舉重若輕,趣味盎然。(王良和)
此篇表面上寫的是宿舍房間的不同景觀──山景和海景,但有更深的一層是寫「我」對另一種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的渴望,因此,到了文末,「我」認為就算交換房間也無法止息心裡的欲求不滿,因為人始終無法兼得山和海兩個世界的風景。敘事流暢,含意深遠。(韓麗珠)
學生感言
很榮幸能得到評委老師的認可,藝術和文學都源自於生活。把生活中的細節放大,喚起人們的共鳴便是我寫作的目的。中大不僅有可以放眼欣賞的景,更有應該細細體會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