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上情人
許建穎 內外全科醫學
2016-17年度「大學中文」組 優異獎
這是一個不愛字的時代。
我從來不是個乖學生,以前上課時便總愛亂插嘴,老師佈下的功課也從不認真做,裏裏外外都是個離經叛道的學生。然而,我這個離經叛道的學生卻有著許多乖學生都沒有的優點-我是一個十分惜字的人。不知為何,我從小就對文字特別著迷,也因為如此,我很愛看書,或者更準確的說,看文字,看各種各類的文字,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到莎翁的十四行詩,不論字的多寡,內容的種類,只要是好的文字,對我而言就有種不可抗逆的魅力。
我愛字,但從小我手寫的字便是其醜無比,筆畫全是歪歪斜斜的,由小學到中學,我的字在年級上都是出了名的醜。不過慵懶的我寫字也只是求快,從不當這些批評是一回事,只管繼續馬虎了事的寫我的醜字。亦可能正因為如此,我養成了只好讀不好寫的習慣。
一直到了考完文憑試,閒了下來,我開始受不了我的醜字了。以往字醜,還可以把責任歸咎考試,堂而皇之的說考試為求速度,顧不了這麼多;但是現在寫字不趕了,那些一個二個的「蒼蠅腳」、「鬼畫符」緩下來看,對眼睛實在是煎熬。我想:反正有時間,就把字練一練吧!結果,把心一橫,我決定了買一枝鋼筆來練字。
我向來有點心高氣傲,雖然字醜得可憐,對鋼筆又是一無所知,卻不願意「委屈」自己用適合初學者的筆,一來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買了德國品牌「拉米」的中價筆。自從原子筆普及之後,鋼筆因為使用上不及原子筆方便而慢慢式微了,加上近十多年中性筆的崛起,鋼筆在日常生活裏更加像是消失了一樣。慢慢摸索了一番,大概搞懂了上墨與洗筆的方式,便草草開始了練字。
鋼筆與紙抵觸的感覺確實比原子筆來得順滑的多。然而,器具再好,本身手拙也是於事無補。但反正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寫得「能見人」就可以了,加上連筆都特意買了,寫兩下就放棄實在說不過去。於是,縱然剛開始時寫的字依然是七歪八倒,我也沒有輕言放棄,繼續「不怕醜」的練下去。
但這不是一個不放棄的勵志故事,反倒是我在寫字的期間心態漸漸變了-我慢慢
覺得寫字好玩了。林語堂的《論趣》中談及了趣味的威力之大可讓人忘卻疲倦,我的
情形就是這樣。這對我而言已經不可說是「練字」了,畢竟練字有種刻板苦悶的意味
,我倒覺得「寫字」已經變成了純粹的「寫字」,就是為興趣,以手腕與手指的巧勁
營造筆畫的不同效果,同時顧及字結構的完整。漸漸地,我覺得手中鋼筆的一筆一畫
、一提一勾都變得趣味盎然,有時一寫就是不停歇的兩三小時,卻是絲毫沒有那種要
堅持到底的心態,就是想寫而已。結果,我由一開始只想寫的字見得了人,到現在竟
然多了一個愛好。
愛上寫字也補缺了我以往的不完整-只愛讀不愛寫。喜歡上寫字之後,我發現讀與寫根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以往的我好讀而鮮寫,見識雖仍有長進,卻是欠缺了讀後再寫那深邃的反芻,對事物的認知和感受往往就是淺嘗輒止。同時讀寫,就好像在思維裏的輸入口和輸出口形成了迴路一樣,讓思潮在其中不斷激盪,最後再順著脈絡一直通往指尖,注入筆桿,讓思維舞於筆尖,躍於紙上。獨愛讀,無法完全感受文字融匯思緒的快樂,只有亦讀亦寫,才能感悟到文字化作思緒,再涅槃重生的過程,讓靈感閃爍於指尖。
電腦螢幕上新細明體固然是冷冰冰,稜角突兀,毫無美感;打字時的「篤篤」聲,也無法讓人感受寫字的喜悅。但是,在我看來,即便是寫字,對筆也是要講究的。觀乎現代普及的原子筆,往往油盡燈枯之時便遭到拋棄,筆的價值在人的心目中越來越低,只是用完即棄的消耗品,而非伴隨人思考的夥伴。鋼筆則不然,若然你好好珍惜,它會是你終生的書寫搭檔,而且其筆尖形狀還會被慢慢磨得配合你的書寫角度,成為你獨一無二的伴侶。日本著名作家中野孝次曾在他的隨筆中寫道:「鋼筆對我而言,與其說是筆記用具,倒不如說是我肉體的一部分。與其說是把腦海裡的思維付諸文字,倒不如說是眼睛和頭腦在追隨握著鋼筆思考的手。」難怪以往的名作家和文人都這般珍視他們的筆,甚至有筆塚之言,想來也是十分合理的。
這是一個不愛字的時代,我卻在筆與字的交織中找到了純粹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