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封喧嚷入凜冬, 喚自省迎春暉  
賈鎮百   理學系
2017-18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大學中文二」組 優異獎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廣大群眾參與社會熱點話題探討的「熱情」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這「熱情」的外表裝飾下,參與話題討論的初衷悄然向畸形化方向發展。任何新奇的事或矚目的人,總免不得「圍觀群眾」的關注。在不完全瞭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群眾經常容易被一群在現實生活中畏首畏尾,卻在網上高談闊論,如魚得水,發表帶有強烈主觀色彩和「個人正義感」的鍵盤俠所誤導,誘導群眾壓倒性的向褒或貶的某一種方向評論。還有一群群眾,他們抱著與自己毫不相關的態度在網路評論中冷嘲熱諷,隨波逐流,新詞比喻作「吃瓜看戲」。現如今這兩種不恰當與不負責任的言論方式在各大論壇上比比皆是,稍不留神就會跟風追隨,跌入陷阱。這現象倒像是迎來了胡謅亂道的春天,真可謂是一片「喧嚷」。

 

2015年,余秀華的詩歌《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突然席捲各大媒體。這部圍繞「泥裡生活,雲裡寫詩」,「被身體禁錮的靈魂」的女性情感佳作,轉眼就被安插「腦癱女詩人勵志寫作」或是「寫詩的農村婦女」等一類無禮的標題而受人矚目。這些「鍵盤俠」刻意凸顯她身體的缺陷與才華所呈現出來的強烈反差,甚至還一度感動,激勵了很多人。人們蜂擁至書店買回她的詩集,紛紛站隊給她離婚的資本和底氣,卻讀不懂她內心深處那渴望愛而不得的情調。輿論成功扭曲了人們對余秀華的認識,捧臭了她的作品,也毫不留情的褻瀆了她的內心。社會將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卻反置她於孤獨的深淵;讓她贏得了詩人的榮譽,卻強迫她在事業和愛情之間瞻前顧後,不能兼顧,偏離初心。 

在講述她的記錄影片中,余秀華坐在香港的夜

裡,看對面高樓閃爍著各色奪目的光,她講述

說自己害怕從高空墜落,她不知道生活將帶她

去哪裡。這種充滿不確定的生活,這種提心吊

膽擔驚受怕的生活,難道還有明天?可惜還有

明天。【1】從農村到城市,從受盡嘲弄到萬眾

追捧,她要面對的生活截然不同,充滿變數與

未知。像余秀華這樣的詩人受到關注是一件正

常的事,引起一片喧嚷也在意料之中,或者可

以說我們還需要更多地關心這樣一類有才卻容

易被埋沒的人。然而令人擔憂的是,人們有意無意的過激反應都會容易觸動他們的生活,鍵盤俠隱形的操縱和包裝更是會掀起軒然大波,改變了他們的原意。私生活暴露在大眾視野,讓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他們本想好好地親吻生活,而「喧嚷」又迫使他們趨同社會,隱匿個性。 

「不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2】儘管有惶恐有不安,余秀華還至少是一個保持初心的人——雖然沒人能確定長此以往會發生什麼。一旦心理防線崩潰,一旦沒有清醒的認知,萬眾矚目之下,一個人可能會失去深思熟慮預計後果的能力,導致所作所為偏離正常軌道。 

鍵盤俠可以輕易操縱輿論演變成為一種非理性的如潮讚譽或者批評,上演一場場言論暴力。例如,捧殺就是一記厲害的殺招。極其虔誠的讚揚,極盡奢華的褒獎,讓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過度膨脹,最終敗於這種站不住腳跟的飄飄然。

 

前段時間,麥當勞川式辣醬在美國爆紅的新聞傳遍大街小巷,人們興奮得奔相走告,鍵盤俠又再一次將類似於「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標題列在公眾推送上。「中國的東西在國外遭到哄搶,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換而言之就是「中國的東西需要外國幫忙證明暢銷才是驕傲」,這是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嗎?簡直是極度自卑和崇洋媚外的表現。實際上這款辣醬風靡全美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口碑良好的動畫《Ricky and Morty》喚起了美國人的民族驕傲與歷史回憶。一瓶辣醬讓人這樣激動不已,說明這些人潛意識裡認為中國的東西本不應該被美國人民認可。這種鼓吹表面愛國主義的「喧嚷」是可怕的,這種自我高潮會讓「吃瓜群眾」充滿迷之自信。當整個國家的人都處於「我的祖國最好最強世界第一」的盲目中時,就會狂妄到不屑於學習他國的長處,最終淪為固步自封的大清王朝。而只有人們以平常心面對這些事,不吹不踩,不捧不貶,才有利於一個國家的成長。 

由古至今,言論的方式從最原始的口口相傳到如今媒體網路的「章章相轉」,物件小至個人,大到國家,超乎正常範圍的「喧嚷」可以說是人們對某人某事沒有準確定位以及偏聽偏信造成的。而人們判斷不準確以致做出過激反應的原因通常在於忽視了地域與時間的限制。例如,在周圍的人普遍平庸的時候,某個人的優點會被無限拔高,讓他自我感覺良好。趙明誠曾有「余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 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壯語,其《金石錄》被譽為一部繼歐陽修《集古錄》之後, 規模更大、更有價值的研究金石之學的專著。而在文辭詩賦的造詣上,妻子李清照的功力實在深得多。在古代男權社會的局勢下,趙明誠能夠由衷的讚賞妻子,相敬如賓,保持正確的自我能力判斷,不沽名釣譽,正是給了世人一個理性價值判斷的例子。再如,就算是擁有至高權力的皇帝,一旦駕鶴西去,若非有所作為與創舉,最終也不過是留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名號。楚義帝,漢順帝,魏明帝等,依照祖上父輩打下的江山,在位時可謂翻雲覆雨,如今在教科書上卻完全找不到他們的影子,褪失在歷史長流之中。他們的文史官阿諛諂媚,大加讚頌帝王的功德,由今看來,也是一片「喧嚷」了。 

宋朝神童方仲永五歲時以詩聞名,全村驚歎,無不嘩者。若仲永生於一個書香世家,成長於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的環境當中,或許其父的朋友會認為讀書寫字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各家的孩子都會作詩,仲永的詩也未必就比其他人好。然而仲永生於小地方的務農之家,當大家傳閱了神童仲永的詩後,「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4】由於村民的過度追捧,仲永的父親將孩子視為暴利的來源,讓一個孩子四處走訪遠親近鄰而無法讀書,失去了他原有的靈性。我們該批評方仲永沒有認清自己處境的能力?還是該怪罪於貪圖眼前蠅頭小利而缺乏長遠目光的父親?抑或是該譴責讀詩後喧嚷一片,奔相走告的村民?他們都不免其責,但在萬眾追捧下,任何人隨口的一句「最好也不過如此」,都可能將仲永的求知欲與上進心攔腰截斷,使他活在自滿與自負的虛假世界中。當人們處於輿論中心的時候,稍不經意就會迷失,天才仲永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古人有云:「三人成虎。」在消息迅速傳播的今天,國家和我們每個群眾都更應當時常審視自己,不受他人誘導,以辯證的角度看待任何評論,並在自己身處輿論中心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6】才能坦然的走其初心引導的道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歪風邪氣中生長的野草要連根拔起,胡謅亂道的春天要冰封於冬季,任何時候,帶上理性,善於自省,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不予「喧嚷」! 

 

 

參考資料: 

【1】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2014年拍攝,範儉導演 

【2】電影《成為簡•奧斯丁》,2006年拍攝,朱利安•傑拉德導演 

【3】《陋室銘》唐•劉禹錫 

【4】《傷仲永》宋•王安石 

【5】《嶽陽樓記》北宋•范仲淹 

【6】《逍遙遊》莊子 

得獎感言:

 

我是作家,是詩人,是鏡中的筆者,記錄著柴米油鹽的小生活。坐在文學的綠皮車廂裏,仿佛有訴說不盡的故事。我熱愛捕捉每個生活靈感的瞬間,讓它飛進你我的心。我從不相信這世界上有最好的文章,因為沒有文字能夠抒寫生活;文字本身就是生活! 

Blurred skyscrape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