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虛擬世界
王瀟然 經濟系(二年級)
2019-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大學中文二」組 優異奬
叔本華在《人生的幸福》中用理性的筆調寫下:痛苦和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死敵,我們的生活在這兩者間或強或弱的搖擺。當時的他,沒有預見他的多數後人,在二十一世紀不但脫離了貧乏物質的痛苦;精神上,更是依靠強大的互聯網得以擺脫無聊。互聯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最為流行的產物正是社交媒體。每當我們感到無聊時,打開它總會樂在其中。然而,社交媒體固然在娛樂性和信息效率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表達、接收觀點上,卻形成了邏輯悖論。一旦沉迷於其中,更會毒害我們的大腦和心靈。
出於讓用戶分享生活、見解、觀點和經驗的目的,社交媒體應運而生。問題在於,每個人過往形成的看法牢不可破:看看人們的偏見是如何頑固就會明白;要說服他人,需輔以大量事實論據和邏輯論證。讀者通過對比兩方觀點的推論過程,最終決定是否接受或者是部分接受觀點。然而,社交媒體一路發展到今天,已達到「信息爆炸」的狀態。信息輸出者為了獲得更多曝光,竭盡所能縮短篇幅,利用最取巧的角度打包輸出觀點;為了讓觀點振聾發聵,觀點論證過程是否合理充分,根本就不那麼重要。經過嚴密論證的觀點,很有可能因為缺乏現代話語傳播的包裝技巧,在社交媒體上失去曝光度;相反,一些觀點毫無營養,禁不起推敲,卻也有可能因為抓到人們的獵奇心理,包裝後搖身一變成為備受推崇的「真知灼見」。
無獨有偶,在蘇格拉底所生的時代,人們對修辭法無比推崇。在接受審判前,蘇格拉底坦誠自己可能會結巴,並乞求陪審團對他的評價不要基於辯論技巧,因為對手的辯論技巧要比他強大的多,並且也承諾一定會不加任何修飾的講述事實。現代審判中,過多的修辭早已被摒棄。同樣的,現代社會評價觀點也應基於事實而不是引發人好奇心的文章標題,或是聳人聽聞的假新聞。社交媒體是傳播觀點的平台,但觀點本身其實並不具備立即被接受的能力。真正值得人們留心的,是推出觀點的論證、邏輯過程。如今卻本末倒置,那些經的起反復推敲的真理,擺在大型超市中最稀疏平常的貨架上,被其他包裝華麗的商品包圍著,被人們所遺忘在角落。
從另一方面說,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得到的海量信息,是否拓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心胸更加寬廣呢?並非如此。互聯網算法在基於分析用戶的基礎上,僅為其提供感興趣的內容,以達到留存用戶的目的。因此在社交媒體上,我們也更容易沈浸在自我的思想之中。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以喜愛發推特(Twitter)聞名,常以一百字左右的推文表達心情和看法。這些推文一般都會在短短幾分鐘內,收到數以萬計支持者的轉發、評論和點贊。社交媒體上,名人們以奪人眼球的言論和照片吸引粉絲的注意;近來流行的短視頻軟件抖音(Tiktok),也以華麗的視頻特效贏得青少年的青睞。從政治愛好者到音樂迷,每個人都能在由各種信息堆砌的社交媒體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土地。然而,在強化用戶認同感的同時,也會形成一種「信息繭房」效應。我們越來越把自己包裹在我們所認同的世界中,對外界漸漸失去關注,慢慢不再接收和思考與我們相悖的觀點,形成一種群體隔絕。
在《一九八四》中,奧威爾認為我們會毀於令我們痛苦的東西,比如失去自由;而在《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卻在提醒我們要警惕令我們快樂的事物。對社交媒體的上癮現象,就值得我們警惕。在社交媒體中,我們極易對那個充滿幻想,妙趣橫生的虛擬世界上癮。「而那些生產和設計高科技產品的人,卻徬彿遵守著毒品交易的頭號規則——自己絕不能上癮」,《欲罷不能》的作者這樣寫道。為了研究上癮機制,科學家們在籠子裡設置了一個踏板,給試驗小鼠大腦上連上電極,每當小鼠踩下踏板時,電極就會刺激大腦的一個特定區域,使小鼠感到極度愉悅。之後,小鼠為了不停的得到大腦的刺激,拼命踩下踏板,最後勞累至死。愉悅和痛苦,看似在天平的兩端,稍一不注意就會失去平衡。沉浸在社交網絡中而難以自拔的人們,又何嘗不是被互聯網算法控制的小白鼠呢?
社交媒體並非百害而無一益,它的確更容易讓我們找到相似興趣的朋友,讓我們感到不再孤獨。但是,在瀏覽大量相似內容的信息後,人們逐漸接受這些觀點,並產生了這些觀點是「自己」的觀點的錯覺,並對這些來路不明的觀點無比推崇。因此,不論是面對假新聞還是海量信息,真正可怕的是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利用什麼媒介,人們始終應該跳脫媒介的框架,去思考媒介傳達出的真正內容。唯有這樣,我們自己的聲音,才不會被湮沒在一片人聲鼎沸中。
得獎感言:
首先感謝各位評審老師,獲優異獎屬意料之外,令我十分驚喜,這也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也要感謝大一大二教授中文課的徐霞老師和蔡玄暉老師。以後我會繼續認真的對待寫作和文學。希望這顆與文學中大埋下的種子在未來可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