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文靜_公開組_優異獎_相片一.jpg

我和我的房間
李文靜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三年級)

2019-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公開組 優異奬

  我想,房間是在冬天出生的。四面都是冷白的基調,鋪上一大片淺棕色的木地板。在我來之前,房間像一個寄失的箱子,裡面什麼也沒有。兩扇玻璃窗日夜睜著空洞的瞳孔,望著窗外叉子般站立的枯木。在任何人抵達這個房間之前,蛹殼一樣存在著。

 

  一月的時候,我把一部分的生活連同全部的自己打包,坐上飛機,來到交換學校的所在,瑞典隆德,那失落了七小時的遙遠小鎮。終於讓自己成為這空箱子裡唯一的內容。

 

  我在房間裡看書寫字聽音樂,偶爾把椅子拖拉到窗邊發呆,安靜地觀望窗外的小鎮。瑞典的冬日,長久地飄著逗號一樣的雨點,標示著這樣寒冷多雨的季節,不會輕易地告一段落。屋外有一排行道樹,全都以赤裸的姿態矗立,無法辨認春天時會長出怎樣的新葉。但每次張望總會有一對飛鳥停駐枝頭,在這樣的季節裡相互依偎,像我和我的房間。

李文靜_公開組_優異獎_相片二.jpg

  窗外其餘的景色,跟相片一樣安靜。房間是學生公寓裡的其中一間,在四樓左右的高度。這裡所有的房子幾乎都長著明亮的大窗戶。小鎮裡的人不喜歡拉下窗簾昏暗度日。有時候在窗邊發呆就能看見鄰居在窗台上擺著多肉盆栽,三樓的房間養了一隻慵懶的虎斑貓,有客人來的時候他們就圍著靠窗的小圓桌吃起點心,度過充滿咖啡香氣的Fika時間。

 

  你也該出去走走了。我好像聽見房間這樣對我說。

 

  剛來小鎮的第一個月,我幾乎和房間相依為命。不適應的氣候,飲食,時差,歐洲臉孔,過高的單車坐墊,全部都轉化成一種生活上的消化不良。在這裡,比起學業我更在乎我的一日三餐。初來的第一個星期,分配到的一格冰箱還來不及填充,只能依賴公共廚房架上的共享食材,連續吃幾頓沒有配料的水煮意大利面或是烤麵包,並且前所未有地想念白飯和豆豉鯪魚。煮好後就端著碗回房間,蟄伏一樣的姿態在裡頭生活。通常吃過午餐沒多久,天色在四點左右就暗下來了,沒有暮靄的漸層,像一盆黑墨水淋下一樣乾脆,整個房間就籠罩在夜色裡,窗戶突然失焦了。我點開房間裡不夠光亮的小燈,勉強消融一部分的黑暗,然後在五點左右的時間,便催促自己睡去,讓身體還安然處於過去的時間裡,絲毫沒有要調整時差的意思。畢竟隆德傍晚的天色,已經和香港的深夜很像了。

 

  睡太多反而有了失眠和噩夢的問題。我發現每次從床上醒來,都看見枕頭和床單一律向上擠,並且因為已經頂到床頭而傾斜著。那張床或夢的底部好像是極深極冷的海,我只能不斷向上泅游,直到碰到床頭才以為上岸得救。有好幾次做噩夢的夜晚都是這樣醒來的。我想,會做噩夢並不是房間的問題,我仍舊依賴著它,並想起房間早前對我說的話。

 

  於是挑了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徒步去附近的賣場逛逛。小鎮裡的人都喜歡以單車代步,好像那是他們的第三隻腳。即便是在寒風挾雨,難以前進的日子,小鎮裡的人說,這是和自然競技。但無法駕馭過高坐墊的我,只好依賴自己的雙腿,在好天氣下散步。

 

  M和W曾和我爭論過什麼是好天氣。我們三個幸運地進了同一間交換學校,在同一個小鎮裡生活著,感受著一樣的天氣和溫度。有天W在三人群組裡發了一張半邊天空被烏雲遮蓋的相片,磚紅色的尖塔建築立在灰黑的泊油路上,只要一彎腰就能從路面照見自己的黯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天空透著淡藍。W說:今日天氣好好。我不服氣地上傳了散步時拍的相片,天空的顏色由深藍向外擴散成一種清透的淺藍,雲絲在邊界飄蕩,寓所前的大片草坪,在陽光下閃動著冬日生機。我說:這個才叫好天氣。W驚呼一聲,又傳來一張電纜切割天空,雲影交疊,只露出幾點藍色的相片,堅持著她的好天氣。我不甘示弱地說:烏雲還在啊(搭配一個哭臉表情),然後又傳了一張雲影稀薄,天光明亮,天空像無紋海面的相片。W終於妥協:好吧,你贏。M後來也加入戰局,傳來一張日落之景,微暈的日光返照雲面,在天空的底部像許願池金幣一樣閃耀著,帶有某種虔誠。M只說了一句:我覺得已經算很好了。好天氣的辯論就結束在三片不同的天空下。

 

  回到房間後,我又走近窗邊,開始期待明天會不會是好天氣。之後把IKEA買來的檯燈安裝好放在書桌上,把五點之後的黑夜啪一聲點亮。睡眠的時間也因此延後,我學會安心地獨自在黑夜裡看書寫字,有時候還會唱起歌來。那檯燈像燈塔一樣守護在睡眠的海域,潛藏在海床的噩夢減少了出沒。

 

  日曆翻到了三月。

 

  我開始喜歡每天早上醒來,躺在床上偷看窗外的天色。那個時候通常房間裡還是陰暗的,窗外卻藍得無邪,雲遊走的痕跡像被風梳過,滑順地一路延伸到看不見的天際。小鎮裡找不到一座山,那樣寶藍的天色卻把遠處直角的建築輪廓變得柔和,好像一座起伏的藍色山脈。然後,天漸漸全白,日子變得暖和,我和房間越來越親密,它能感受我全部的情緒。

 

  我期待在這蛹殼一樣溫暖的房間裡,會在半年後脫化出怎樣的自己。

 

  日曆卻只能翻到三月。疫情停止了某種羽化的可能。

 

  我依然在房間裡看書寫字聽音樂,也找回失落的七個小時。心裡卻多了另一個房間。這次它像海一樣安靜地存在著,想念的時候雲氣便緩緩自海面蒸騰集結,那些漂浮在心頭的雲,很輕,也很重。

評審評語:

在異國遠方的幾個月交換生生活,通過在宿舍房間的所見所感表現出來。本文長於捕捉氣氛,只是稍嫌寫得較「虛」。

(樊善標老師)

得獎感言:

收到得獎通知的時候真的格外驚喜。非常謝謝各位評審老師,也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截止日期。原本只是希望把在瑞典的日子以文字紀念,現在有幸得獎,感覺更多了一層紀念意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