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給你一個機會
梁景滔 理學院
2017-18年度「大學中文一」組優異獎

文章要顯得高深莫測,依我看總需要些了無邊際的胡思亂想。這對其他人似乎有點困難,非得去深山老寺修煉無我境界不可。我的方法比較簡單,睜大眼睛,失去焦點即可。我小時候挺擅長,越大越不熟練……記得把電話調至靜音。

我和他靠在煲底下利銘澤先生上歇息。能在此處立碑,說明他對本部的建設貢獻不少,但他肯定意料不到所謂光榮之地卻成了家居用品,使經過的人都是燃料。

 

然而,這裡總讓我焦慮不安。上方凹凸有致,下方平坦,但仔細一看,牆身地板似長滿疙瘩。我們難道不是處於宇宙怪物的上鄂舌頭之間嗎?牙骹似的旋轉梯不知何時會收緊,把我們困於死亡黑洞。看過《星球大戰》的人都知道,當務之急是,快跑!

走出陰影的籠罩,映入眼簾的是敞亮的百萬大道,

一步一步走下階梯,猶如天子行祭天大典,滿朝

文武俯伏跪拜,待我走向遠方的天壇。大道在陽

光沐浴下金碧輝煌,使現代建築群獨具威嚴;左

右環顧是打扮漂亮的綠樹紅花,陽光穿透紅撲撲

的臉蛋落在碧綠的官服,顏色層次陪襯這通天大

道。他們是這裡刻意安排、受庇護的族群。他們

的腳跟鋪滿板磚,要他們安份侍立,又防止競爭

者立根其中。可是百密一疏,總有小孩依偎大臣

宮女腿旁,瞻仰寡人風光。他們是小草藤蔓,仗

著生命力於此出生,但這裡不屬於他們,只能在樹影底下苟延残喘。給你一個機會,賜予你最強壯的基因、最適心的照顧,你要和平共處還是權傾朝野?

「你先別走。」那位是哪裡來的白衣美人?肅立兩旁的樹裡,只有她顯得滄桑,無活潑的花色,亦無成熟的濃度,是受風傷的純真。她的白衣不白,有點點滴滴的油污塵埃,頭髪也不濃密,只是足夠而已。她交叉腳,扭着腰,在碧秋樓前等候。隨著日夜交替的是路燈,不是她。她等候的人已離開,還是尚未到來?給你一個機會回到過去,你還要開始這一段無果的愛情嗎?

  

祭壇近在咫尺,是烽火台。神秘符咒圍繞成一個結界,接著一級又一級,仿佛要進入天心地膽,卻又有幾分亞斯蘭被殺現場的味道,是獻祭的地方。但不要忘了,這裡是切磋的擂台,放著寓意學習互相砥礪的仲門。這是它被賦予的意義,模擬太極推手的情形。可是,我看這更像電影《葉問》裡的場景,右邊是拳腳大開大合的洪師父正抬腿踢,左邊是文質彬彬的葉問出手擋格,方能解釋雙方動作幅度的不同,和這捷徑的詛咒。胯下之辱確實不好受。切磋的持久卻不適用於此狀況,因爭勝才是他們的目標。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外人加在他們身上的意義,他們甚至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雕塑,而是空心的鐵像。他們內裡可藏萬樣心思,受重視的卻只有表面。仲門啊,給你一個機會,你要改變別人心裡的形象嗎?不過,洪師父,再怎麼拼命也不要把腳趾伸出來,省得抽筋。

向左轉,眼前是一個又一個方塊,規則方正的磁磚、蓬鬆的灌木和白金字塔,由下而上堆疊而成。建築師的巧思是印地安人的火堆,還是絆低頭族的陷阱?他經常在這裡絆倒。我卻認為這是沸騰的間歇泉,源自於進學園沸沸揚揚的學習熱血,在灌木叢中心冒起一股子水蒸氣。再往前,熱情明顯遜色不少,連個氣泡也沒有,果然在自修室靠牆坐的學生通常都不是用功那一類的。

哎呀,是懸崖嗎?眼前的景象忽然斷裂,然後且遠又近。遠是藍天白雲前的青蔥山丘,既老套又治癒的風景;近卻是讓人肅然起敬的范克廉樓。一位教授曾說這裡是學生運動重地,的確符合事實,要不然黑旗幟大字報也不會挑這裡落腳。范樓代表的是挑戰現實、改善現況,但明顯對食物質素的挑戰不多。成員是學校的小數,是教育的意外產物,抵抗壓制而繁生。基地的深處是教職員餐廳與大樓的重疊處,陽光照不進的陰影。青春的倔強通過繞射望擴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因反抗而起,世代交替,未曾熄滅。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要維持現狀,還是晉升主流?

世界宏大的目標容不下無謂的阻礙,故對制度的叛逆阻礙社會運作,沒有意義;自我形象及實現與社會的期望背道而馳,沒有意義;執著於愛情的童話不切實際,沒有意義;參差不齊的野草破壞景觀,沒有意義,以至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和誤人子弟的電影都沒有意義。它們不能帶來名利,又與大我沒關係,是我們天生的渴求。然而,假若你還未放棄,便有機會選擇你的人生。當全世界向那「正經有用」的方向前進,要你退讓,要你隨波逐流,你就像一棵大樹,牢牢地扎根於自我之河,說:「請你們讓開!」世界未必因而清醒,因而平靜。安慰的是你的心靈。

「1A車到了,趕緊上車!」我們匆匆忙忙地奔向候車處。剛坐下,他便收到家人的短訊。「你今天溫習幾點回來?」我回覆後便暗自苦笑。在我的世界,我可以給你們機會做任何選擇。在他的世界,我從未得到過一個機會。可能我已經接受,已經妥協,放棄了那一點點的執拗,成全那些經驗老到的降兵對生活的固執,所以沒給過自己機會。或許我才是對的,或許我終究會被同化,但是那小小的和平、他們那可憐的欣慰是我最根本的渴求。

 

得獎感言:

我不是文學方面的專才,而於徵文比賽中得優異獎,無非體現出中大同學對文學創作熱情的匱乏。或許在這個年代,人已不再願意以文字把內心赤裸裸地分享給他人。但願這個比賽歷久不衰,鼓勵更多青年人用文字記錄心聲。

給你一個機會.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