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窗外的木棉 
陳菂  社會學系
2017-18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公開組 優異獎 

前一陣我換了宿舍,由高樓層搬到了三樓,一搬進來,最直接的感受是新宿舍要涼快許多——屋外三十多度的火浪侵擾下,把電扇開到第二檔就覺得非常舒爽了。 


不久我就發現,這可能是因為窗外種了樹。 


我的窗外有兩棵樹,一棵是木棉,另一棵也是木棉。 


第一次知道木棉這種南方植物,還是在〈致橡樹〉裡,「我有我的紅碩花朵,像沉重的歎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後來知道了木棉也叫英雄樹,舒婷描寫的意象氣質倒是很相符。再後來來到這裡上學,日日從樹下經過,卻不知這就是木棉「本尊 」。直到去年春天,看見地下散落的從未見過的巨大的形似羽球的紅色花朵,才好奇地抬頭張望,望見兩棵不算直,但是身形高大,枝椏伸展,姿態巍峨的綴滿豔麗的紅色的樹。我還見過有學姐撿起一朵來合影,真真是「人面木棉相映紅 」,熱烈的紅把本來就俏麗的臉更襯出幾分青春的活力。 


之前住得高,俯視樹尖,這次是兩棵樹和我離得最近的了,正好一棵比我的窗臺略高,一棵稍低,望出去可以清楚地看見它們身子橢圓尾端尖尖的樹葉。春意一歇,花期一過,滿樹赤紅就化作這些濃綠了。 


夜晚我坐在書桌旁,聽見外面淅淅瀝瀝,時疾時徐,驚訝地扭頭看:「下雨了?」 


屋子那頭的室友說,「沒有吧,樹葉響。」 

這才發現,風一掠過,被迫招搖的濃密樹葉發出的沙沙聲響竟然有些像雨聲。 

沒看見花的時候,我沒意識到這樹的存在;沒聽見樹葉窸窸窣窣的時候,也沒意識到風的存在,看來我是習慣了愚鈍地錯過。 

夜晚的涼風從這樹葉間篩過,再輕輕飄入我半

敞著的窗,混入風扇攪起的空氣,消解了不少

暑熱;清早的陽光也是從這樹葉間篩過,化作

細碎的光影,靜悄悄地爬上書案床頭,比之前

在樓上時把整間屋子照得通透的強光溫柔太多。

至於月光,弦月的月光太單薄了,禁不起篩。 

這些日子,我已習慣了它們的陪伴,在稱得上是山明水秀、漫山青綠的中大,它們是我最貼近的自然中的朋友。每天下午上完課回來做功課,書本和電腦籠罩在它們投下的陰涼裡;緊盯著電子屏的雙眼累了就矚目窗外,看那太陽灼熱的火舌下也沒褪去一點生機的翠綠的葉;也有做功課做到心煩意亂的時候,考試成績歷史新低的時候,不止一次地蜷坐在窗邊的椅子上,雙目失神地看風景。樹葉也不言語,靜靜地注視著我。目光穿過樹葉,稍遠處的長命坡,行人和小轎車都被巨大的斜坡襯得很小。盯著艱難的爬著坡,直至消失在視野盡頭的一架架縮小了的車、一個個渺小了的人,多看一會兒竟然會覺得胸中平靜許多。 

不只一個人問我,「中大什麼好 」的時候,我第一個答的是環境好。年少的時候我一心嚮往人文,而對自然景致是不屑一顧的,後來才發覺游目於自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的趣味是不可言道的,也可讓人精神因之而振奮,胸懷為之而開闊。「家門口 」的景色更加是意義非凡了,我想,日後回憶起來,用腳丈量過無數遍的中大的山必定是我印象最深的山,和朋友們在那裡夜話過許多次的吐露港會是最親切的海,窗外的木棉,也將是只屬於我的大學時光的最美的木棉了吧。 

 

得獎感言:

 

很榮幸自己的隨筆得到了評審老師的欣賞。我也會珍惜在中大的餘下一年時光,徜徉山水,細品人文,留心和發現「美」。  

Night Sk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