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温芷昕_大中二_銅獎_相片一.jpg

不可言說的愛 

温芷昕 生物醫學(二年級)

2019-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大學中文二」組 銅奬

  波西筆下的同性戀愛,是不可言說的愛。[1]他的情人王爾德被訴性悖軌和猥褻,答辯時被問到這「不可言說的愛」是什麼,王爾德稱它只是男子之間的柏拉圖式愛情[2]。在今天的香港,肛交和同性戀都不是刑事罪行,可是舅舅帶回外婆家吃飯的從來都只是「朋友」,而不是「男朋友」。我小時候天真地問過您,怎麼不像舅舅那樣帶朋友回家吃飯。您的笑聲很響,很奇怪,像是給我嚇出來似的。您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這不可言說的愛,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我的圈子都接受同性戀;當我看到2017年的港大調查報告,發現只有69%受訪港人支持反性傾向歧視立法和只有有約五成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3],我很驚訝。您向我解釋,不少聲稱接受同性戀的人其實都不是真的接受他們,只是不會主動反對他們而已;所以大部分人都說自己接受同性戀,卻未必全都會支持反性傾向歧視立法和同性婚姻。您說,不接受同性戀,是個人偏好而已,我為什麼不能接受別人不接受同性戀?恐同不也就像同性戀一樣,是一個身份,值得大家的尊重嗎?

 

  哦,那不接受別人不接受同性戀恐同分子也是個人偏好,恐恐同分子也是個身份;不也值得大家的尊重嗎?

 

  同性戀的身份,是基於愛而產生的;而恐同的身份,是基於仇恨、厭惡或抗拒。這些負面的情緒都反映同性戀在恐同分子心裡的地位很低;換句話來說,就是恐同分子沒有予同性戀基本的尊重。

温芷昕_大中二_銅獎_相片二.png

  康德主張,互相尊重不只是美德,更是人倫青任。[4]道德是一套社會規範,界定人與人的權利與責任,以免一些人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傷害他人的自由。所以平等,本來就是道德的基礎。這不是說凡事一定都要平等,也不是說人不能仇恨他人。當有人侵犯了別人的自由,平等就被打破了,這時我們大可不必平等對待他,法律也會制裁他、限制他的自由。正常人不可能尊重一個人強姦女性的傾向吧!仇恨一個強姦犯是合情合理的;事實上,這種仇恨可以強化正義,鞏固大家的道德觀,在合理的範圍內甚至是值得鼓勵的。

 

  那,不接受甚至仇恨同性戀合情合理嗎?作為同性戀,我們有侵犯別人自由嗎?我們有傷害別人嗎?為什麼有的人接受不了同性戀呢?你說單純是不接受同性戀的這個心態並沒有錯,只要不主動傷害同性戀就是沒問題的。可是,人能否真的分得開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一個上司不接受同性戀的話,聘請下屬時很容易傾向不選擇同性戀的申請人。這不就是性傾向歧視了嗎?                   

  沒錯,現實裡,我們的確會無緣無故地不喜歡某些人——即使他們沒有做過什麼錯事——可能是因為性格不合,可能是他們的小動作,也可能純粹是他們長得不順眼。我們只能說我們不喜歡他們的原因是基於我們的個人偏好。不過,如果我們誠實的話,我們會說這是我們的偏見。可是偏見幾乎是人類的本性!難道我們得時刻自省,強迫自己不能無緣無故不喜歡別人?這未免太過苛刻了吧。然而,康德的義務倫理學正是如此苛刻。一個道德的人不但要尊重他人,也要時刻理性行事。[5]和平等一樣,理性是道德的基礎。試想沒有理性分析,我們又如何知道對錯?非理性的道德是盲目的守規,而不是經過自主思考後發,自內心的選擇。如此表達出來的言行、態度,又怎稱得上道德?當然,錢鍾書所說的也沒錯:「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6]有時拋開理性,說些浮誇搞笑的話,可以娛樂大眾;但我們終歸要分清楚玩笑和現實,回歸理性。做個道德的人從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慢慢培養。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偏見,也至少要知道這是不道德的,而不是接受自己的偏見,更不是要求別人接受自己的偏見。

 

  美國的一些州份要求它們的學校在推行性教育時包括同性戀關係,卻遭部分宗教學校和家長的強烈反對[7]。他們認為宣揚性傾向平權違反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要求他們支持性傾向平權是對上帝或真主的不敬。我有一個回應:信徒享有宗教自由的前提,是這種自由不會違反道德、不會傷害其他人的自由。平等是道德的基礎;我不認為予以宗教群體道德特權是合理的做法。看看伊斯蘭國;它的成員可能引用可蘭經,說真主要他們對所有侮辱衪的人發動聖戰,但我們不可能如此回應:「對喔,你們有宗教自由去傷害異教徒啊,去吧,你們沒有錯。」

 

  妨礙推廣性傾向平權的後果固然不如發動聖戰般嚴重,可終歸也不是道德的。他們反對在性教育中包括同性關係的原因單純是他們的神不許—也有的人會闡述說因為同性戀是不自然的傾向,有違造物主的意願。因為同性戀是不自然的傾向,所以反對同性戀?人也有很多違反自然的傾向,例如發展城市啊,研究天文學啊等等;難道它們都因為有違造物主的意願,而不應繼續?況且,因為一個神——一個我們無以判斷是否存在的個體—的意願,就不接受同性戀,這理由不太充分吧。故因為宗教原因而不接受同性戀,實在不太合邏輯。故此這講法是個偏見——有違理性,不符合倫理。此外,只教育學生異性戀的性知識,會令非異性戀的學生失去學習同性性知識的機會,是在不平等地對待不同性傾向的學生,對他們不公平。學校不教育學生關於同性戀關係一個較為合理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同性戀的比例實在太少,為節省資源,所以不教。宗教自由實在不是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去不接受同性戀。

  您沒有正面回答,甚至沒有從手機屏幕上抬起頭來,只笑問,我為何如此執著。我沈默了。您是知道我的性傾向的。由最初的不以為然到後來的不予置評,您一直都是知道的。我為何如此執著?我猜,那是因為我希望有一天,您不再問我這個問題。我希望有一天,您會張開眼,看見我、看見舅舅。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愛不再是藏在心裡的一塊石頭,也不是從口裡說出來,在沈默之中消散的一口空氣。

  母親,我言說了我們的愛了。您,聽到了嗎?

[1] 波西,全名阿爾弗雷德.道格拉斯勳爵,是一個英國詩人和作家,因為與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戀情而聞名。他在1894年出版過一首詩,叫作《兩種愛》(‘Two Loves’)。詩中有兩個男子,兩個都說自己就是愛,可一個是男女之間的愛,另一個是「不可言說的愛」:

     He said, ‘My name is Love.’ /

     Then straight the first did turn himself to me /

     And cried, ‘He lieth, for his name is Shame, /

     But I am Love, and I was wont to be /

     Alone in this fair garden, till he came /

     Unasked by night; I am true Love, I fill /

     The hearts of boy and girl with mutual flame.’ /

     Then sighing, said the other, ‘Have thy will, /

     I am the Love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

兩個男子所說的和詩名都暗示男女之間的愛就是異性戀愛,而「不可言說的愛」就是同性戀愛。

[2] law2.umkc.edu. “Testimony of Oscar Wilde”.

http://law2.umkc.edu/faculty/projects/ftrials/wilde/Crimwilde.html

[3] 〈港大研究:過半港人支持同性婚姻 近七成人撐反歧視立法〉,《立場報道》,2018年7月3日。

[4] 康德提倡義務論,主張判斷一個行動道德對錯與否,是取決自行為本身,而非結果或一個人的品性。他論證因為人擁有自由意志,可以理性思考,為自己作主,故此人不應只被視為一個手段(means),而應被當作一個目標(ends)。對於康德義務論者而言,只要不尊重人就是不道德的。因為人人都自由意志,故人人平等是應然的。故此,康德的倫理洋溢著平等與理性的精神。

[5] 康德義務論十分注重理性。註腳4提及,康德之所以認為人人都值得尊重,是因為人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即使思想不會直接傷害任何人,只要它是不理性的,就是不自重的表現,也是不道德的。我在此先由康德義務論對理性的重視出發,再解釋理性和道德為何密不可分。

[6] 錢鍾書 ,〈一個偏見〉,《寫在人生邊上》(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

[7] 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Parents opposed to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pull children out of schools, stage rallies across Southern California”. 17 May 2019.

參考資料

〈港大研究:過半港人支持同性婚姻 近七成人撐反歧視立法〉,《立場報道》,2018年7月3日。

錢鍾書,〈一個偏見〉,《寫在人生邊上》(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

Douglas, Alfred. “Two Loves”. The Chameleon. Oxford: 1894.

law2.umkc.edu. “Testimony of Oscar Wilde”.

http://law2.umkc.edu/faculty/projects/ftrials/wilde/Crimwilde.html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Treating Persons as Means”.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persons-means/

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Parents opposed to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pull children out of schools,

stage rallies across Southern California”. 17 May 2019.

評審評語:

從哲學、宗教等方面談接受同性戀的必要,雄辯洶洶,理據充份。但散文畢竟並非論文,附帶注釋太多,未免令閱讀時無法一氣呵成。開頭和結尾提到舅舅和自己都是同性戀,希望有一天得到母親接納,這樣看來,文章中間的說理部份其實是向母親傾吐,那麼語氣應該稍作調整才適當。

(樊善標老師)

得獎感言:

衝突,往往因為雙方各持己見;而己見,融合了人的理性與感性。感性的我們都會有些怪癖,有些成見——這並非全是不好的。只以理智行事,未免失了人氣。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建立一個合乎情理的社會規範?

 

我至今仍沒想明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