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佘伊蕊_大中二_優異獎_相片一.jpg

無聊及有趣

佘伊蕊 機械及自動化工程學(二年級)

2019-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大學中文二」組 優異奬

  無聊是無可避免的。我藉現代人常用的消遣方式——滑手機、瀏覽社交軟體,偶然看到美國達人秀Tape Face[1]默劇表演:表演開始時沒有人猜到他想做什麼,只見他雙手戴上隔熱手套,當他舉起雙手、音樂隨之插入:手套變成了一對手偶,「嘴巴」一張一合唱情歌,誰知手偶唱得太入戲,順勢親了上去。在此期間,夾在手偶中間的Tape Face看著這倆「人」親熱的模樣,一臉無奈地別過了臉,逗笑了所有人。且不說人家最具代表性的膠布封口造型,雖然表演道具簡單、舉止很無聊,但又十分有趣。

 

  不得不說,Tape Face的表演令我印象深刻,倘若再去重溫人家的表演,我想也會不禁歡笑。不過這也讓我去思考,為何人家的表演可以博得大家的歡笑,假如剝去了音樂和造型的加持,簡單的舉動或許得不到大家矚目,甚至感覺沒有意義、使人生厭,換句話說就是無聊。那麼有趣、我感覺日文的 「面白い」(有趣的)的來源解釋[2]得蠻貼切的,據說「面」是指「你的面前」,「白い」是指「明亮的」,所以「面白い」就是當你面前感受到一片明亮的感覺。也就是令人感到驚喜和愉悅的感覺。

佘伊蕊_大中二_優異獎_相片二.jpg

  然而人們為何對一件事情感到有趣,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人的背景文化、年齡、性別等。想必大家都經歷過學生時代,對於沉悶的課堂會選擇一些方法來排遣——例如塗鴉,頗為常見。有的人會在書本的邊邊角角畫小人,還有的會更改圖片人物的著裝,加些搞笑的對話上去。然而在2012年,因網友惡搞課本裡的「杜甫像」而在中國內地風靡一時的「杜甫很忙」[3],一躍成為了微博熱話,網友給杜甫添上摩托車、讓杜甫端狙擊槍、穿籃球服打籃球等等,這種讓歷史人物加上現代元素的荒謬,使人們對杜甫的形象煥然一新,實在驚喜,實在有趣。參加這個熱話的大多是八九十年代的學生,因為「杜甫像」頗為熟悉,他們當是緬懷童年、以塗鴉杜甫的方式取樂。但是、相對的,也有高中語文老師、文學家、社會學家對此行為表示抵制和批評,因為他們基於杜甫在文學的貢獻以及對文化的重視,隨意塗鴉歷史偉人就是詆毀了杜甫的形象,因此是沒有意義的、是無聊的。綜合而言,不同背景下的人面對同一件事便會有不同的反應,你可以說這件事是有趣的也可以說是無聊的,誰也沒錯。

 

  除了說在背景文化差異上,還有一點就是著眼點不同。據說最早的顯微鏡由一名叫札恰裡亞斯·詹森的荷蘭眼鏡商發明的。詹森在閒玩的時候,無意把兩塊凸透鏡放進金屬管裡並透過金屬管看街道的建築物,怎知、發現街道的建築物被放大了,十分驚喜,隨之就誕生了能放大十至三十倍的「跳蚤鏡」,也開啟人們開始觀察小生物的興趣大門。雖然其中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因為無聊、讓人嘗試跳出既有的框架,讓它變得有趣。《無聊的價值》(The Upside of Downtime)作者暨心理學家珊迪.曼恩(Sandi Mann)做過相關的實驗[4],她嘗試讓被試者做最無聊的工作:抄電話簿裡的電話,之後請他們發揮創意,想出兩個環保紙杯的所有可能性。然後結果顯示被試者對紙杯的功能展現出更多的創意,像是做成耳環、拿來打電話等,還有最驚喜的是當成瑪丹娜式的胸罩,超脫了紙杯作為容器的既有作用,讓人感到有趣。這也論證了在無聊的情況下會逼迫大腦去想同一件事物的所以可能性,從而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現在大多數人都把沉悶、鬱悶的負面情緒怪責於無聊,但換個方向、逆向思考,這難道不是讓周遭事物變得有趣的動力嗎?

 

  還有一點補充的是,人對於一件事物感到有趣也是和人的幽默感相關的。藉余光中先生的《幽默的境界》來說,人的幽默程度可以分為三等,一等人會創造幽默理解幽默,二等人會理解幽默不懂創造幽默,三等人則不懂幽默。然而幽默的致命傷就是解釋。假如讓一等人和三等人待在一起,三等人會聽不懂一等人的俏皮話。倘若硬是要解釋其中的玩味,那麼有趣會變得淡然無味了。這讓我不由得想起網絡迷因,為什麼這會在網上瘋傳誰也解釋不來,使人摸不著頭腦但又確實有趣。不過,假如哪天真的有人解釋得了迷因,那又是否變得無趣呢。

 

  其實,無聊和有趣不過是一線之差。儘管漫漫人生長路大多時候被無聊填滿,不過如何跨越無聊及有趣的那條線、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對無聊的、客觀世界的觀察和抱有跳脫現實框架的荒謬想法;倘若以新生兒的視角再次審視這個世界,想象當中的無限可能性,其中獲得的驚喜、愉悅感,那便是有趣。

 

[1] Tape Face Auditions & Performances | America's Got Talent 2016 Finali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aWGd1cUms

[2] 〈為什麼日語「おもしろい」的漢字要寫作「面白い」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vvvaep2.html

[3] 百度百科「杜甫很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9C%E7%94%AB%E5%BE%88%E5%BF%99/84447

[4] 無聊的人,比「不無聊的人」更有創意 作者:瑪諾什.佐摩羅迪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1464&page=2

評審評語:

文章能夠將一個看似尋常,沒有太大發揮空間的題目,通過豐富例子,以及一些個人的文化觀察來加以闡發,在創作意念上值得嘉許。文章予人的印象,就如文中所提及的 Tape Face 和「杜甫很忙」一樣,不動聲色地引起讀者的回味與共鳴。

(唐睿老師)

得獎感言:

靈感源於生活,也基於生活。有的作品出類拔萃,也許是作者觀察到常人沒留意的、無聊的犄角旮旯。視角異於眾人,新於眾人,那便是驚喜、那便是有趣。拙文得以賞識、感到萬分感激,同時也希望與之共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