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清動物
王碧蔚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二年級)
2019-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大學中文二」組 優異奬
古今中西的文人哲學家,總是不辭勞苦地費筆墨談論「人禽之辨」,仿佛可藉此襯托人類的崇高,獲得「鶴立雞群」的怪異滿足感。正面而言,人禽對照的思維方式,有助人類用非人動物作為鏡子,觀照自身。然而,正是這些名人哲思,恰恰在人禽間畫下了一道文明、歷史與情感的權威界限,使人類再也沒法以澄明的目光看待動物(下文的動物皆指「非人動物」,因人也是動物之一,此處特意澄清以便行文),無視了動物對人類社會的奠基與貢獻。在權威的語言中,我們變得強大和膨脹,日益渴望操縱動物,遂漸把剝削行為合理化,視動物作人類的附庸,物化牠們。人禽之辨的理論,有如分裂大陸的地殼變動,像遮蔽我們雙眼的手,淹沒眼前風景的濃霧,叫我們無法看清動物的真相。

論人禽優劣,離不開道德理性的主題。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意即,人與動物最大的差異是道德,人若無道德便墮落至獸的領域。然則,隨科學發展,科學家發現智能出眾的動物如猿猴、鯨豚有分工互惠的行為。1937年,動物行為學家弗蘭斯.德瓦爾的實驗中,兩隻黑猩猩合力拉動一個箱子以獲得食物。儘管其中一隻已吃飽,沒進食的必要,仍為同伴費力勞動。假使道德根源為互利與同理心,黑猩猩已有了基本的利他概念,會替同伴爭取利益,可見動物非全無道德。在理性思維上,牠們稍遜一籌,但人禽在情感道德上的分界,卻因近代科學而逐漸收窄了。
說到這裡讀者不免疑惑,我所舉的特例,何以論證非人動物皆有道德操守?是的,在大腦思維區域,暫未有動物像人類般發展得如此極致。動物無法處理抽象概念如「金錢」、「神」,縱然有道德行為也未必有仁德概念。不過轉念一想,單從人類的角度出發,把我們擅長的物事作為判別物種高低的根據,難道不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嗎?人性的抽象思維必然比獸性的身體能力高尚嗎?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的一生就是可發展與生俱來的特長。人各有所長,有些擅文,或長於體育競技。我們從不說金牌運動員遜色於暢銷書作家,故動物的體能實與我們的智能價值平等。鳥擅飛行魚擅游,人類擅長思考。用鳥的基準判斷,人是不懂飛行的殘疾廢物。同理,我們擅自把理性思維列作能力金字塔的頂點,格外善待有知性思維的動物,豈不荒唐?要看清動物的面貌,首要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就是摒棄「理性」最有價值的概念。從宏觀的生物角度,理解人與動物的能力,只是物種自然進化的分歧走向,無所謂高低優劣,只有異同之分。
再者,拋開關於「能力」的考慮,生命只是生命——動物的存在本身就有不容侵犯踐踏的價值。笛卡兒主張,動物沒有靈魂,不過是會行走的機械,任供人類使用,實是把人的權力凌駕動物之上,使我們的剝削行為神聖化。科學實驗證明,脊椎動物的皮膚神經皆能感知痛楚。農場的雞牛不論知性與否,都會拼命避開屠刀,在屠夫手下掙扎,受傷後哀嚎悲鳴。既然動物有痛的知覺,也就不是機器,而是有趨利避害本能的生物。牠們有喜惡,舒適和不適的感受,不論牠們有什麼能力,與人類是否相似,光是求生本能已足以證明牠們的存在價值——生命的重量。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意思是萬物因道而生,彼此相依相生,生命無等級貴賤之分。故世上沒任何理論可作我們勞役、物化動物的合理根據,不管是神明的指引還是哲學的推理。動物與人一樣,作為生命其原始目的就是活著,我們靈魂的重量完全等值,或是——無價。
試想你可曾用「人類」稱呼最親密的朋友、父母或師長?不再群分動物,是我們看清牠們的最後一步。德希達在「貓的凝視」中寫到:「我把牠當成我生活空間中無可取替的生物。」正如我們的課堂同桌,必非廣泛生物學定義的「類人猿亞目智人」,而是一個由經驗、情感和思想構成的朋友。同理,家中的寵物亦非生物綱目的狗。在作為一個群體的犬類,一頭雌性或雄性之前,牠首先是陪伴我們多年,彼此熟悉的生活夥伴。至於農場乳牛,大抵每隻都有不同喜好和個性,有些喜歡咬人的衣服,有些討厭吃飼料(無一例外牠們都害怕被擠奶,擠得乳頭流血)。豬瘟爆發後,食環處滅殺的不是廣義上「受感染豬群」這個虛擬的數字單位——「日內撲殺四千頭豬」。牠們是一個個備受病痛煎熬,具不同性情特長的生命。跳出那無情的科學理念方框,走回原地,重新認識作為獨立個體的動物,如此,才能了解,當今社會上發生的不是合理運用資源,而是生命的無情屠殺。
因著利用動物,今天人類社會才會如此發達。我們生活中充斥動物,大至食用農業、科研和醫學實驗,小至娛樂生活的馬戲表演、動物園和賽馬比賽,但這一切莫不是由「人禽有別」衍生的,對動物的剝削和物化。我明白,說廢除所有動物利用言之尚早,且須以立法相輔。我們此刻能做的最簡單一步,就是跨越昔日畫下的人禽界線,撥開雲霧,如端詳一個最純潔的初生嬰兒般,用清澈澄明的眼神直視非人動物。不再合理化自己剝削生命的行為,哪怕吃肉時感到一絲不安,或不再走進動物園,已是解放受苦生命的一大步。
得獎感言:
大概人禽之辨一說,自有其道德觀、傳統價值上的重要性,然而這種觀念的根深蹄固導致它逐漸落後、被扭曲、被轉化為現代利用動物的藉口,相信中國的動物權益之落後,「人禽之辨」儘管不是禍首,也佔有一席之位。